今天是:

学院动态

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快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乡村振兴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4-06-14    作者:耿子建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发挥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6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开展“感悟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近年来,上川村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实现“山水田园、秀美上川”的目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补齐农村人居短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有效统筹生态宜居和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为基础、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好路子,被评为“宝鸡市十大最美休闲乡村”“宝鸡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上川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深刻感悟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在高家镇相关领导、村党支部书记、返乡创业退伍军人的讲解和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大家看到了宽敞整洁的村道、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品农上川体验园,师生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和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感悟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完美结合。

上川村“六号工程”遗址曾是宝鸡市档案馆旧址,始建于1969年,曾用于保管宝鸡市重要机密档案。在这里,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序厅、六号工程历史厅、档案人精神厅、档案发展厅、档说宝鸡厅,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师生们读到了原版的1960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深刻感悟当时档案人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培育发展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上川村依托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建设了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以“晁金儿”为核心的珍稀食用菌产业。金耳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师生们参观了金耳产业园,对金耳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乡村振兴的潜力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村委会会议室,师生们观看了乡村振兴宣传片、聆听了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上川村发展思路。宣传片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上川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师生们被村民们勤劳智慧、敢于创新的精神所感染。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乡村振兴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在现实场景和亲身体验中学思践悟理论,感受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堂,坚定了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也增强了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撰稿:耿子建       图片:耿子建         审核:王康]

 

手机扫描阅读/分享